『 學無止盡,
學習從未讓我滿足,
只讓我越來越渺小謙卑。』– Morgane
Morgane 是一個充滿熱情和好奇心的學生,目前正在巴黎的 ÉcoleEstienne 攻讀字體設計碩士學位。對於 Morgane Vantorre 來說,平面設計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同時也是吸引她使用這個媒介當成和這個世界溝通的創作方式之一。
「平面設計可以透過圖像為我們的思想提供價值,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平面設計是一門藝術,制約著我們的思維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平面設計師們承擔巨大責任的原因 – 負責傳遞視覺化資訊並將之定義在人類的大腦中。
字型排版學是她選擇的研究方向:「平面視覺設計既表達了我們的思想,也表達了智慧 ; 除了體現了思想之外,視覺設計更是啟發了我們的情感。」她快樂分享著選擇字型排版當成研究方向的主因。
在進行課程研究項目時,Morgane 總是從沉浸於一開始的發想主題和定義概念,她不僅注重研究,更是注重設計背後的理論,並花費大量時間撰寫論文以支持她的作品論點。
「我時常透過圖像形狀和文字來思考。為了呈現出有內涵的設計,我必須思考的更深入,去了解挖掘主題背後的本質。」她說。
「我喜歡自由創作,沒有審美界限。」 然而作品必然都會受到生活周遭所有物體和媒體形式的影響。Morgane 認為生活周遭即是靈感的重要來源,時常觀察字型石板上雕刻的陰影和光線,還有巴黎的街道環境,例如商店的招牌字型、地鐵廣告、和展覽等等,這些都成為揉和進創作中的素材。更特別的是,如此重視研究和過程的她發現,當很難描述自己的風格時,這才是最具有意義和價值的。
目前,Morgane 致力於基於18世紀法國美學的整個襯線系列,字體被稱為 Arthemys Display,代表過去與現代風格的融合。Morgane說:「我想藉字體的文藝復興運動突顯出兩個時代的細緻特色。 Arthemys 的特性讓當中任何一個字母都具有高質感的視覺價值 。」
Arthemys 字體目前正在被修改的更完美中,她運用透明紙張和透光燈讓字母草圖間互相交疊移動產生更多可能性,這同時也是她設計字型獨特的靈感發想過程之一。
而接下來她將研究斜體、粗體和探尋下一個字體可能性。
另一方面, Morgane 的其他出版物當中,有一份是紀念包浩斯誕辰100週年的設計刊物。該出版物匯集了三位設計師的著作 – GuntaStölzl、Mies Van der Rohe 和 Marcel Breuer。
她說:「我的文字設計概念基於包浩斯現有框架之下去排版畫面及佈局。」(受包浩斯建築風格的啟發。延伸閱讀:向包浩斯主義致敬:字體設計師 Erik Spiekermann 賦予字體新生命)
從 Morgane 的學習歷程來看,她將字型設計落實生活中細微的觀察,正是身為一名設計師必備的敏銳觀察力。同樣源自於德國包浩斯的影響,亞洲設計師到德國研究字型設計在延伸至自身國家的文字根源,例如在日本或台灣就造成不一樣的影響。
中文字型設計不如英文字型設計容易
反觀東方的漢字,是現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歷經朝代更迭,從最簡單的甲骨文演進至形態繁複的楷書,不同於其它拼音文字,每個漢字,都有其自身意義,所呈現的是一部涵蓋面向包括社會、歷史、人文的多元文化史。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的六種類型稱為『 六書 』,此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漢字的形體構造稱為造字方法,傳統的六書將字型設計分成六種組成方式,分別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中文字的博大精深,讓早期的字體設計只有千篇一律的幾種字型。畢竟設計一款字型需要造好幾萬個中文字,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有這麼大的興趣和熱忱可以長期投入。
台灣字體設計意識興起,設計師葉忠宜為台灣字體美感教育始祖
台灣的文字設計師葉忠宜留學日本,承襲日本的文化精神以及美學素養。他大學修習管理學院日文系,後來赴日進修日文,輾轉至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為了學習藝術攝影開始研究色彩學,並在一本書中,發現日本討論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簡稱 CI ),不僅講究顏色亦重視字體。書裡畫了一張象限圖,從「古典−現代 」、「嚴肅−輕鬆」等四個角度剖析各種字體的風格和印象。
彷彿被觸發了什麼一般,這是他第一次知道字體的關係。從此一頭栽進其中,努力鑽研相關知識。學成歸國後又感於台灣在這方面的討論和研究如同沙漠,於是希望把國外的資源引進來。
自2013年起葉忠宜翻譯日本字型大師小林章的《字型之不思議》開始,他替當時字型設計沙漠的台灣建造起一座活水綠洲。隨後精選日本 Graphic 社編輯部的出版內容,結合自製內容的《Typography 字誌》系列、與臉譜出版社持續企劃「Zeitgeist」書系等,開始逐漸喚起大眾對字體探索的重視。
字體設計的普及延伸至日常生活,臉書社團字嗨成立
文化是一國的根本,文字更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傳承必要元素,文字的功能旨在傳達文化紀錄文明。現代社會中,在平面設計的世界,文字早已不只是單單本身的書寫紀錄功能,更是一種美學的象徵。字型設計在近幾年除了被專業設計師歸類為專精的一門學問,更是讓業餘愛好者津津樂道。台灣的 Facebook 社團中,就有一群文字愛好者組成的研究社團,叫做『字嗨』。
平時一天就有好多人一起在社團上分享今天看到的『 奇聞逸字 』,和廣大的網友們一起討論。更神奇的是,如果對一個新的字體好奇不知其名時,這個社團更是有『 許願池 』的功能- 只要把疑問放上社團,就會有深藏不露的大神出面替你秒解答是何種字型。或許我們沒有專業字型設計師的堅持,但在生活層面中仔細觀察生活週遭,一定也會引發你對文字的好奇心想一窺究竟。
字體設計一直是細微但重要的一門設計學問,中文字之於英文更有千萬種可能,對中文字體設計師來說更是種挑戰。一套字體的發行,更要考量到使用應用層面、易讀性、永續性、識別性….等。其實比起設計出絢麗的字體,更考驗字體設計師的觀察力和實際實用性的配搭能力,最有關聯性的是設計背後的設計思維。文字一直以來是建構文化歷史的基礎,而設計思維更是存在於先進國家不可或缺的知識。
東西方的字體設計因為地理環境和文化歷史背景的不同,產生截然不同的風格和韻味。其實抽絲剝繭探討字型設計背後的知識,肯定被中文字的博大精深和英文字型的多元樣貌懾服。不論是東方中文字,或是西文,甚至全球人力文明歷史中還擁有更多古文明或非主流國家的文字,只要去探究其歷史一定會發現許多有趣之處。
或許看似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但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文字的存在,下次在路上觀察文字和字型的時候,除了以欣賞的角度外不妨以更深層思考探討文字創造背後的思維,也是一種觀察日常生活的趣味方法。
對字型設計有更多好奇心嗎?
Morgane 官方作品
葉忠宜作品
字嗨社團
Photos Morgane Vantorre 、 字物Type Matters 、字嗨
慕夏編 / 專題報導
慕夏,捷克人,原是默默無名的畫家,甚至沒有受過嚴謹的美術訓練,然而,因緣際會之下幫一名女演員繪製演出海報後,驟然成名。獨樹一幟的風格融合傳統拜占庭藝術元素、細緻的輪廓與對細節的刻畫都使作品熠熠生輝。儘管握有許多利益邀約,慕夏仍心繫祖國,在名滿天下後潛身回到捷克完成一系列巨畫”The Slav Epic”,並將自己才能投報家國。慕夏編有感當代社會的設計與藝術多為商業而丟失初衷與內心的追溯,期許能像慕夏保有對藝術創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