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前言 –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的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提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小孩,他是我們年幼時受傷破碎的一部分,在我們長大成人後,成為我們對外界事物最真實的情緒反應。很多時候,我們忙著將全副心力放在工作與生活上的各種瑣事,忽略了停下腳步思索自己為什麼在某些情緒的當下,會有不開心、焦慮、悲傷、甚至是憤怒的原因,忽略了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學習照顧他的需求。
從女子組合Twinko出道的篠崎泫,螢光幕前帶給大家活潑陽光的正面形象,但過去的她卻有一段黑暗的童年。笑言自己的人生像是倒過來活、現在比童年更快樂的她,從小經歷了家庭破碎和同儕霸凌等人生階段。曾經,她的內在小孩很陰暗、很無助,滿滿的負面情緒淹沒了她,但在看似最絕望的時候,也是她選擇把自己拉出了情緒漩渦。
「每個人一定都會有負面情緒,我後來學習到負面情緒發生時,第一時間不是急著去壓抑它,而是把力氣花在試著去想『我可以有甚麼選擇』。悲觀和樂觀,很多時候,是一種選擇。而這個選擇權握在你自己的手上。」
用生命體悟的一句話「善良是一種選擇」
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曾在一場經典演講中說道:「善良是一種選擇」。無獨有偶,從未聽過看過這場演講的篠崎泫,也英雄所見略同的創言了同一句話。只是不同於一般人從字面上領略,篠崎卻是用親身經驗深深體悟而來。媒體總愛聚焦在她特殊的身世背景和童年故事,但這並非她選擇分享往事的初衷。
「我分享這些故事,並不是想引起大家對我的同情。我覺得成長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童年時的經歷,確實是我成長中很重要的養分,如果我沒有經歷這些事情,我可能也不會成為今天的篠崎泫。人生要在每一次的選擇中,你明明受傷了,但你依然選擇良善的對待別人,這是困難的,也是需要練習的。」
和篠崎泫熟識的朋友,大部分會形容她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她對於善良卻有不同的註解。「其實我並沒有特別意識到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善良』的,對我而言,善良不只是你當下選擇的行為,而更是你背後的目的。」
就像老闆選擇讓早已不適任的老臣員工繼續留著;父母選擇持續資助已經成年有工作能力的小孩。不適任的員工不但無法與時俱進,甚至會影響到團隊的工作績效;已經成年的小孩則可能將家人的幫忙視作理所當然不求長進。這些選擇當初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最後卻導致了苦果。
篠崎泫直言:「有時候,你覺得你自己幫了這個人,但你真的在幫他嗎?還是你只是讓他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裡,讓他以為他不必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以為自己在選擇善良,但最終造成的結果卻不一定是一個善良的選擇。」
從悲觀到樂觀,是一段和自己和解的過程
現在的篠崎泫看來陽光正向,但童年時期在缺乏愛和安全感的環境成長,多多少少在她身上烙下隱形的印記。譬如說,她下意識地愛咬東西,可以把吸管咬成一個螺旋狀。譬如說,她曾經在感情裡充滿不安全感和佔有慾,甚至,在某一個灰色時期也曾經想過要結束生命。
「通常會走到那一步,都是已經對這個世界、對你的人生絕望到不行,你已經不想再撐下去了,才會做出這個選擇。」那時候的篠崎泫,囿於過去的成長經驗,讓她總是習慣看到事情壞的一面,很容易被陰暗的情緒漩渦捲入。
「我是後來去上心靈成長相關的課程,才開始慢慢和過去的自己對話、和過去影響我人生最重要的幾個事件和解。當然,這並不簡單,但也是這個和解的過程讓我明白,人生每一刻都是選擇,你要不要真的放下那些事、那些恨和怨懟,選擇用一個不同的態度去過你的人生,還是要繼續自怨自艾下去,這都是你的選擇。」
走過這一段和自己和解的過程,篠崎泫坦言她學習著不再把期待和掌控權交給他人,也提醒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而是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同理另一個人,所以沒有人天生應該要理解你、幫你做選擇,也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人生負責。當你把人生的主導權拉回自己身上,就不再這麼容易被外界影響。」很多事情,轉念而已。
在關係裡,變得越來越放鬆自在
和篠崎泫談話的過程,你會彷彿看到一個曾經受傷的靈魂,自我療癒的三個層次,從原本對現實生活感到絕望而滿載負面情緒,到透過爬梳自己的過往、將情緒的主控權拉回自身,越來越獨立自主。到現在,本來不輕易對外界顯露自己的她,在關係裡逐漸變得越來越放鬆,不管是和朋友或在工作上。
「這兩年,我開始可以比較安心地把自己交出去,可以告訴自己我不需要是一個隨時完美的人,或是一直在意如何討人喜歡,比較能夠在關係中感到放鬆自在。或許對很多人而言這沒有甚麼,但對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事。」
或許再過個幾年,篠崎泫對人生又有了不同的體悟,因為懂得往內在探看的人總能持續走得更久更遠。只要時時傾聽內在小孩對你的呼喚和求救,我們的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採訪後記》
在專訪的過程中,和篠崎泫談到「善良的選擇」,在思辨何謂真正的善行時,我們也和篠崎泫玩了一個「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s) 的經典題目—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
(1) 假設你眼前有列剎車失靈的失速電車,你看到電車不遠的前方分別有3個鐵路工人,以及1個鐵路工人在兩條軌道上專心工作,已來不及逃離險境。而你是唯一可以控制電車轉變軌道的人,如果你不做任何事,電車直直走就會有3位工人被撞死,假如你及時轉彎車道,便只有1個工人被撞死。面對這個緊急情況,你將如何抉擇?
(2) 又如果你發現站在軌道上的那一人是你的家人呢?
可能大部分的人在被問到第一個題目時,在權衡之下可能會選擇死3人不如死1人,但如果那1人是你的至親呢?選擇應該又會不同了吧?
延伸閱讀:專訪《一件襯衫》黃山料 – 在都市叢林裡追尋的最終,是一個家的歸屬感
飾品:Gold Philosophy(官網 | FB | IG)
平面攝影:張界聰 PHI Photo Studio(官網 | FB | IG )
製作總籌:惟物之間創意團隊
吳爾芙編 / 撰稿編輯
維吉尼亞.吳爾芙,英國作家。曾經在《自己的房間》寫到:「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很多人了解這世界太多,唯一不了解的卻是自己。在藝術與文學的領域,深入的探索自己與自己、自己與物品、自己與他人和世界的關係,是吳爾芙編希望介紹給大家認識的議題。